2025 年 4 月 16 日(周二)晚间,白宫发布声明,宣称由于中国的报复措施,中国将面临高达 245% 的新关税。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广泛关注,难道特朗普又出新招加征关税了?
不过,次日白宫便对此作出澄清。目前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主要分为四类,其中部分源于特朗普在 2025 年初就任美国政府前实施的关税。而此次备受瞩目的高达 245% 的 “天价” 关税,实则来自一项贸易保护主义税。该税种在特朗普第一任总统任期内推出,并在乔・拜登执政期间进一步扩大,旨在保护美国产业,其税率范围从 7.5% 到 100% 不等。此次的 245% 关税,是在今年新增的 145% 基础上,叠加此前已有的 100%。并且,这一高额关税并非适用于所有中国商品,仅针对中国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用品。
据《纽约时报》分析,当前 “注射器与针头” 的关税确实已飙升至 245%。此外,还有诸多商品的关税也被大幅上调,如锂离子电池 173%、鱿鱼 170%、羊毛衫 169%、塑料盘子 159%、电动汽车 148% 以及玩具 145% 等。
那么,究竟为何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会攀升至如此荒诞的高度?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 2 月 1 日:美国以芬太尼等问题为借口,对中国商品加征 10% 关税。
- 2 月 5 日:中方迅速回应,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 15% 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 10% 关税 。
- 3 月 3 日:美方再度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宣布自 3 月 4 日起对中国输美产品再次加征 10% 关税。
- 3 月 4 日:中方毫不示弱,自 2025 年 3 月 10 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 15% 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 10% 关税 。
- 4 月 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 “对等关税” 行政令,其中针对中国加征 34% 关税。
- 4 月 4 日:中方果断宣布,自 2025 年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起,对原产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34% 关税,并明确表态绝不退缩。
- 4 月 7 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增加 50% 的惩罚性关税,叠加此前税率,针对中国的税率总计高达 104%。
- 4 月 9 日:中国以同样幅度提高对美国产品的关税作为回应,对美关税由 34% 提高至 84%。
- 4 月 10 日:白宫表示,对大多数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为 145%。
- 4 月 11 日:中方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125% 关税,并表明在当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若美方后续继续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 4 月 16 日:白宫一份情况说明书坚称,由于中国采取报复行动,中国现在将面临 “高达 245% 的美国进口产品关税” 。
由此可见,中美之间的 “关税大战” 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但此时,无论是 145% 还是 245% 的关税税率,对外贸企业而言,其实都只是一个数字,实际意义已不大。为何这么说呢?因为绝大多数中国出口企业的毛利率处于 10%-30% 区间,即便极少数高附加值产品,毛利率也很难超过 40%。这就意味着,当关税提高到 54% 时,几乎已将中美之间的正常实物贸易阻断。在此基础上,关税再继续攀升,对于实际出口企业来说,已无本质区别 。
面对美国的高额关税,接下来哪些出口行业会受到较大影响呢?不妨从数据入手,看看美国主要从中国进口哪些商品。
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 4626.2 亿美元。其中,排名前五的商品类别依次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附件、机械器具及零件、家具、玩具和塑料制品等。这五大类商品的合计进口金额占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的 57.2%,构成了中国对美出口的核心版图 。
这场关税战未来走向何方,目前形势仍不明朗。即便最终重回谈判桌,关税大概率还是会增加,就如同 2018 年那场关税战,谈判归谈判,关税依旧照加。至于加税的具体方式、幅度,是否会暂缓实施以及如何分阶段推进,都将取决于后续双方的博弈与谈判结果 。
站在这一历史性关键节点,对于身处一线的外贸从业者而言,当务之急是主动求变!在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不能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单一市场,而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开拓东盟、中东、拉美、“一带一路” 等新兴潜力市场,以此分散风险,捕捉新的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