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中美关税博弈持续升温,给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供应链体系面临重构,经营成本大幅攀升,市场环境充满变数。在此背景下,跨境电商企业该如何在高关税的困境中破局?近日,业内专家就关税调整下跨境电商的应对之策、行业走向与未来蓝图展开深入探讨。
高关税浪潮下的行业洗牌:谁将出局,谁能突围
从短期视角来看,关税的大幅上调直接导致跨境电商企业运营成本显著增加。关税的提升、清关费用的上涨以及物流成本的攀升,严重压缩了众多中小卖家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对于服装、玩具等低附加值产品领域的企业,利润率可能大幅下滑,甚至面临亏损风险。不过,目前关税政策在基层海关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政策变动较为频繁,这使得关税政策对货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缓冲期。
从中长期来看,关税调整将给跨境电商行业带来深远变革。它将重塑整个产业链,促使中小企业摒弃低成本、低利润的传统生产模式,向高附加值、高利润模式转型,进而提升中国供应链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高关税使得产品成本显著提高,对于那些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缺乏品牌优势、没有完善供应链体系以及物流和海外仓资源的国内自发货小型卖家而言,生存压力巨大;而对于具备技术优势和品牌议价能力的企业,反而迎来发展契机,它们能够凭借终端定价权转移成本,只要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关税成本完全可以通过产品溢价得以覆盖。
三大破局策略:掌握定价权、拓展多元市场、构建弹性供应链
面对高关税挑战,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应对。其一,主动掌握终端定价权。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和支付意愿,从而将关税增加的成本合理转嫁到终端零售价格上,有效缓解高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其二,实施多元化市场布局。企业不应过度依赖美国单一市场,应积极开拓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中亚、欧洲等对中国贸易友好的市场。从短期考虑,加拿大等国家也可作为替代市场纳入布局。此外,还可通过本地化生产采购、灵活调整供应链布局、强化库存管理等方式,降低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三,政企协同构建韧性供应链。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办公仓库租金减免、退税等政策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强与国外商协会的沟通协作,例如联合美国零售商协会推动关税豁免,争取更多有利政策。企业自身则要主动寻求政策支持,同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运营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工厂型企业应主动对接市场和客户,依托跨境电商平台资源拓展国际市场,掌握终端零售话语权,改变在传统外贸中的被动局面,持续学习创新,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目前,已有不少跨境电商卖家采取多元化策略,利用亚马逊北美站点的库存共享机制,实现货物在北美市场的灵活调配。
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勇毅前行
美国关税政策频繁调整导致跨境电商企业出现焦虑情绪、难以制定稳定市场策略。但跨境电商行业前景依然广阔。尽管当前面临关税等诸多挑战,但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跨境电商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跨境电商企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通过优化供应链、拓展多元市场、提升品牌价值,尤其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技术创新以及善用政策支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虽然关税博弈给国际贸易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但贸易往来不会停滞,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巨大。从事跨境贸易的企业要敢于 “走出去”,利用美国市场缺货时机积极备货发货。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跨境电商更多关注与支持,共同推动跨境贸易繁荣发展,相信中国跨境电商必将为中国外贸事业和全球贸易发展作出更大贡献。